正文卷 第402章 大聲的吆喝
手機閱讀
蘭姑以前跟自家相公下山來賣過野味,不過那也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。
不知道現在稱有沒有漲價,不過應該買個稱也不需要一錢銀子。
葉清看了下自己帶來的東西,說道:“嗯,咱們是沒準備好,忘記帶一些東西了。
一會兒若是有人過來問價,你就告訴他們豬頭肉跟豬腳都是三十文錢一斤,買一斤送一斤。
大腸二十文一斤,也買一斤送一斤。沒有稱的話,可以先跟那邊賣瓜的攤主借用一下,我給你20文錢,你去買兩個瓜過來,一會我們自己吃。”
葉清想着跟賣瓜的人買了瓜,一會兒借稱也好借。
“小姐,這樣賣太便宜會不會虧本啊,還有不用買瓜來吃的,鄉裡鄉親的都會肯借一下稱。”蘭姑猶豫的搖頭。
“沒事兒,我們今天就是來試賣的,沒想着賺什麼錢。我剩下的空閑不多了,希望能快一點賣完。不說了,我先去買東西了。”
說完葉清便徑直往南邊坊市去了,這裡離着那兒挺近的,拐個彎走不到幾十米就到了南坊市路口。
葉清站在路口看了一眼緊閉大門的“張記雜貨鋪”,她冷笑了一聲,估計這會兒張家人躲在家裡生悶氣吧!
她把張家的那張欠條重新交給爹了,讓他過幾日交給葉瑛幫着收銀子回來。若是張家不給,就讓他們拿欠條去告官。
這是古代社會,老賴可沒後世那麼多,欠很多錢賴着不還,那下場更不好。
張家是做生意的商戶,失去信譽的商戶以後想再做生意可就難了。
實在不行,告了官之後,還可以強制執行。
可惜,自己馬上就要離開鎮上了,不然真想過幾日親自來找他們要那二百兩銀子,看看他們的嘴臉。
葉清走到唐掌櫃的雜貨鋪裡頭拿了一杆秤,還有兩刀油紙。油紙她前頭買過,知道是20文錢一刀,總共200張。
唐遠楠不在店裡,小夥計估計上次在葉清面前受了氣,于是葉清要買稱的時候,就想開個高價。
本來60文左右的稱,他準備收她120文。
看她要得急,定然不會不買的。反正如今這南坊市就他們這一家雜貨鋪開着,那張記雜貨鋪不知道為什麼今日居然沒開門營業。
不過這樣更好,便宜他了。
今天店裡的生意不錯,他的抽成也就多一些。
這夥計叫唐建邵唐遠楠是他本家叔公,原先這雜貨鋪是他家的,隻因為唐建邵的父親吃喝嫖賭敗光了家産。
後來又做了傻事,幾年前離世了,雜貨鋪是唐遠楠重新找人買下來的,還給了他一成幹股。
所以他以前見叔公做生意漫不經心的模樣,也是頗有怨言的。
可是就在唐建邵要開口的時候,一個婦人走進店内,一進來她就大喊。
“夥計那種二十斤的稱給我拿一杆,還是前天跟你說好的六十文的價哈,今天我帶的錢剛好夠了,快點拿過來!”
這婦人前天出來賣魚沒有稱,不過身上帶的錢不夠,于是就沒有買。
今天她相公抓了幾隻老鼈出來賣,這老鼈精貴,她怕用别人的稱吃了自己的斤兩。
明天又是趕大集的時候,婦人于是就馬上過來買稱了,反正以後要經常出來賣魚的,自家有稱也方便。
葉清一見有人報了價格,于是掏出一串銅錢放在櫃台上面笑哈哈的道:“那這杆秤我先買了,夥計你再給這位大姐拿過一杆。
這是100文,加兩刀油紙正正好。”說完也不看那夥計像吃了翔一樣的表情,拿着稱跟油紙就離開了。
葉清拿着稱跟油紙,也沒耽誤什麼時間,趕着就朝集市上的攤位而去。
路過賣木桶的店鋪,那店掌櫃的看見她,急忙出來跟葉清說她上次定做的大木桶都做好了,問她要不要今日就送過去。
葉清點頭,又付清了尾款,讓他最好現在就送過去。
然後葉清又買了一個小木桶,跟小木凳,還找掌櫃的要了半桶水。
這是一會兒要切菜之前,她準備洗手用的。
賣熟食定要讓買的人了解你賣的鹵肉是幹淨的,如果不幹淨估計是沒人願意買的。
其實這些在家裡的時候就要準備好的,怪就怪之前自己什麼都沒想好,就直接來集市了。
她到了攤位的時候,蘭姑已經把東西都擺好了,因為這下還沒到晚市的時間,蘭姑一樁生意還沒接到呢。
甜瓜她也沒買,把十文錢又還給了葉清。
葉清不但沒接,還又掏出一百文錢給她,“這些你拿着,一會兒有人買菜,你可以找零”。
蘭姑愣了一下,點點頭。
葉清先将油紙交給了蘭姑讓她先裁開幾張,然後自己洗過了手,又把秤盤也洗了洗。
這才開始切菜,葉清一邊慢慢切菜,一邊大聲吆喝着:“賣鹵肉咧,又香又好吃的鹵肉哩!
用家傳秘方鹵制而成,保管您吃了一片還想吃第二片。今日試賣一天,買一斤送一斤呐!”
葉清想既然出來賣菜了,就千萬不能一直沉默,要大大方方的招呼,不斷的吆喝。
引人來圍觀,有人圍觀了就會有更多的人圍觀,成交的幾率就大了。
就算現在沒有多少人流量,不過還是要吆喝幾聲的。
别說,葉清本來就中氣十足,這嗓門兒一喊,還是能傳很遠的。
雖然暫時因為集市上人不多,還沒吸引過顧客前來購買,但葉清也沒停歇,基本上切完一斤左右的豬頭肉,就會吆喝上兩聲。
蘭姑裁完油紙站在一旁,也不好獨自站那幹看着,于是清了清嗓子,也開嗓跟着吆喝起來了。
兩個豬頭肉都切完了,還沒一個顧客走上前來呢,葉清正糾結着呢,便聽見左邊傳來了一個稍微熟悉的聲音。
“韭芽,是你嗎?你在這兒賣鹵肉?”
葉清轉身,便瞧見了一個和藹的老太太正挎着個籃子走了過來,這不是她的叔婆葉林氏嗎?
她怎麼來了,葉清停下切肉,愣愣的站在那兒。
這老太太五十多歲,但保養的卻挺好的,不像村裡的那些老太太滿臉皺紋褶子,穿着的衣服也是粗綢料子的,挎着個籃子,居然還是用彩色藤條編織的。
本書來自